060.JPG  

記得以前就聽人家說:美國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地獄。因為社會結構的關係,在這國家,一旦人老了,生活無法自理,最後的歸宿就是養老院/安養中心(nursing home)。

因為自己是第一代移民,所以對於美國的養老制度沒有深刻地親身經驗,但卻不表示就沒機會踏入養老院,這都是托孩子們的福。雖然美國的小家庭文化造成親族間的情感遠不及臺灣那種大家族親人間的濃密,但這裡還算是個講倫理的社會,因此安排孩童們去養老院探訪算是很普遍的活動,我想,這也算是美國的文化吧。而很妙的是,以前讀過的【禮記禮運大同篇】,古老儒家的理想社會卻在這「番邦」中被落實出來。

那天教會好友兼賢妻的學生家長邀請賢妻當伴奏,因為他們小孩大P要去養老院獻藝,於是就不知道怎麼樣最後兩家的5個小孩全上臺了。其實在3年前教會的主日學校長就安排了一次類似的活動,那也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到美國的nursing home。那一次是我們主日學包全場,在炎熱的夏天,舒爽怡人的養老院大廳內。而這一次是在寒冷的冬夜,離家頗近的一個養老院,在溫暖舒適的大廳中,由一個高中學生安排的節目,我們只是去「插花」表演。原來這個高中生固定在每個月第三個禮拜一在該養老院安排節目,在社區間已經小有名氣了。兩次獻藝,不同的時間、地點,但相同的是帶給了孤獨的老人們歡樂和溫暖。

因為是聖誕前夕,養老院的佈置充滿過節氣氛,感覺非常溫馨,但仍然不掩沉沉暮氣,如果不是這一群小朋友們的造訪的話,大廳大概只像是個樣品屋吧。來參與的小朋友不能算不多,大多是表演樂器的,而且幾乎全是東方人,印象中表演者只有一個是不同膚色的,果然東方家庭還是很注意樂器的栽培。或許是過節的緣故(其實就是),表演的曲目大都是聖誕音樂,小朋友們賣力演出,可惜的是與臺下寥寥可數的老人們幾乎無互動。其實對學樂器的小朋友們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表演平臺。而或許每個月固定缺乏互動的「表演」,(還是老人們上床得早?!)使得老人們似乎不是很期待這樣的節目。

我們兩家人到了之後,簡單的整理了一下就上臺了。首先是大P的大提琴表演,由賢妻伴奏。之後5個小朋友表演了3首歌,其中平安夜是由大P和大J伴奏(下圖)。這3首是教會的主日學在聖誕節當天聚會時要表演的(我們在這先預演一下),我想這也是所有節目當中最特別的,因為是唱歌,其中一首還比動作(下下圖),感覺和觀眾們比較有互動。在他們唱的同時,發現有老人們也開口跟著哼,而當他們唱完得到的掌聲也最響,說實在,唱得並不是很大聲很好的。

032.JPG 

018.JPG  

之後,由小J拉了首泰勒曼(Telemann)的奏鳴曲,也是由賢妻伴奏。那是當天下午5點,賢妻臨時起義,要小J拉的。

046.JPG  

最後我們的節目是由大P表演的莫札特K.545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做結束。因為是眾所皆知又是輕快可愛的樂曲,我注意到下面有一個阿公的身體還跟這旋律擺動呢。

054.jpg  

在那裡還遇到了公司的同事,她兒子拉大提琴(首圖),他已經是節目的固定來賓;還有研究所的學長姐,他們的兒子和大J一樣大,拉小提琴,也是第一次來這養老院表演。世界還真是小啊,呵呵!

比較了一下,3年前的那次養老院表演更成功,這當然跟策劃者的經驗多少有些關係。那一次是教會的兒童主日學校長親自出馬籌劃,因為本人與他同姓,真是倍感榮幸啊!那一次雖然也有單獨的樂器表演,但是所有可愛的低年級小朋友們的帶動唱,讓現場氣氛熱到爆,比起相對死板的樂器表演,我相信更得老人們的歡欣。校長大人,何不仿下次的養老院探訪(有的話)安排在聖誕節或是復活節前夕,讓小朋友們在教會的表演也能讓孤獨的老人們在養老院欣賞得到。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5~16)

有才藝的小弟弟小妹妹們,不要將您的燈放在斗底下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養老院 nursing home 表演
    全站熱搜

    長頸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