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JPG  

每年10月中下旬,在27號公路上,普林斯頓北方約5、6哩處有一戶特別的人家都會開放參觀。它的特別是在美國東岸這種到處都是殖民式住家的建築當中,突然出現一個完全不同文化的建築,那種視覺上的衝擊所帶來的震撼,直會令人好奇的想進入一探究竟。屋主選在每年仲秋這個時間點開放,更深化了日本文化給人的印象,因為除了櫻花,秋楓的那種滄桑也似乎是日本的專屬,畢竟有多少臺灣人選在秋天專程去日本賞楓啊。

在結束開放的前兩天,下了班順道拜訪。馬路旁一個日本味十足的招牌(如首圖)告訴目的地已到。停了車,穿過屋主於馬路旁的半殖民、半維多利亞式的住家往後院走,好像穿過小叮噹的任意門一下子來到了日本的一個鄉下地方,也好像坐上了小叮噹的時光機,回到了兒時臺中糖廠的員工宿舍。映入眼簾的就是下面這棟別緻的屋舍。

527.JPG  

529.JPG 

594.JPG 

603.JPG  

主人養的小黑(本人幫牠取的)遠遠的就以牠的吠聲來迎客。主人是一個已經退休的白人,年紀約70歲左右,取了一位日本太太,退休前夫妻兩位都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由於這裡每年都會開放參觀,實在令人覺得大概是日本政府藉由他們來推廣日本文化。其實與男主人聊了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想男主人一定很醉心於日本文化吧,否則不會取了日本太太之有,又在住家後院蓋起一間純日式的小屋。而這個房子主人給他取名為Studio Japan,專門放置他的收藏品,然後每年開放給外界參觀。他的這些收藏有些也出售,大部分都是碗盤之類的,而且為數不少,然後價錢也不低,當然這些應該都是手拉的。今天只是進來參觀參觀,當然也就沒去碰這些昂貴的易碎物品啦。

屋主非常的好客,看到本人揹著相機,立刻介紹他認為值得拍照的收藏品,特別是那些可以顯出物件材質紋路(texture)的東西要我拍攝,甚至還幫忙調燈光,還真當我是專業攝影師,如果讓他看了照片,大概要臉上三條線了

以下幾張就是遵照指示拍攝的。

565.JPG
鋸木頭的大刀,重點是刀面上的紋路...(啊不就是鐵片生銹那樣@_@)

559.JPG
蓑衣和斗笠,重點是斗笠上的紋理(完全沒拍出來)。斗笠和臺灣的不太相同,臺灣的都是用竹葉編的,這個不知是什麼材質。

592.JPG
外牆上掛著這不知什麼東東和木片外牆的紋路對比(沒慧根,不知他在說啥?!)

587.JPG
數年前在自己後院樹上摘得的蜂窩和蛇的脫皮(蜂窩下吊著那兩條白白的東西)

之後自己就隨處亂逛、亂拍。說真的,這裡真是練攝影的好所在!到處是景,隨便怎麼取景,拍起來自己都覺得很好看,專業攝影師不過是如此嘛!←自我感覺良好。 大家就隨便看看嘍!

532.JPG
記得數年前來過一次是一個黑色的石燈籠,經主人解說可是大有來頭,可是這次看到的這個好像不怎麼特別,大概之前那個找到新主人了吧?!

538.JPG
各式的收藏品。泛黃的標示是解說,小白標簽是售價,可是如果是收藏品,主人怎麼忍心出售?

540.JPG 

551.JPG
有趣的櫃子,還長輪子吔!

554.JPG
這個臉譜面具白天看還好,如果半夜起來熊熊看到這白臉,大概會心臟麻痹吧!

555.JPG
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其實這些東西的價位好像還好,沒有像陶藝品那樣令人乍舌。

558.JPG
媽媽帶小孩種田去。

562.JPG
這個像神社的模型要價不菲,記得好像一千多元。

563.JPG 

569.JPG
二樓的部分。很喜歡窗臺那個角落,如果不要擺滿那些不可近亵玩的陶器品,真想坐在上頭望著窗外發呆。

571.JPG
女主人和小黑。這張曝光不足Orz...喜歡掛在牆上的這件和服,好像一幅畫...

575.JPG
女主人坐在和室裡和一群日本歐巴桑聊天。

583.JPG
東洋味十足的桌布(table runners)。

585.JPG
樓梯間。這讓我想到小時候新竹大伯家通往3樓的樓梯間,兩側都有窗戶,一邊朝向室外,另一邊是和室的室內窗。

601.JPG
藏在後院一角的石燈籠。

611.JPG
從後院望向路旁典型的殖民式住宅。主人很會過生活,還加蓋了一個小走廊和涼亭。

614.JPG
以及花園裡的花。

617.JPG
該打道回府了!回眸一撇,男主人又在招呼另一組客人了。

去普林斯頓路過時,不妨進去坐坐(當然只有在開放時),接受主人的熱忱解說吧。對了,首圖那個紅太陽就不用多說,至於下面的那個字是源自於「文化」兩字的結合再改造,男主人如是說。嗯,需要發揮想像力一下,大家看出來了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Studio Japan 日本 文化
    全站熱搜

    長頸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